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68

[第一册第四段] 白话1-1-性德【白话精修|每周四晚7点|北京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7 2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参加?入通知群

“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师道”是佛陀的教育,“师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人人必须做到尊师重道,唯有尊师重道才能成就道业。


1. 佛德


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头顶的大金光明是弥陀的清净光明,也就是他自心中的佛德。”

天地游完整原文


离欲得慧识般若,世间有相即无相。天明地明心也明,佛恩佛德佛光明。

【佛言偈语】第一册完整原文


佛性长存,佛德永住

学佛救人,首先要让自己佛性长存,佛德永住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在红尘当中不能污染,戒人间一切贪瞋痴,利益众生,才能离苦得乐!

150919 马德里完整原文


佛心永存,佛德永住

佛心向善,人心向善,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佛法的理念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我们佛心永存,佛德永住,让我们跟着菩萨一起在人间度过每一天的佛光普照之日。

160425 新加坡完整原文



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讲德,道德、性德和人的品德;讲仁慈、仁爱;佛法讲慈悲、感恩,理解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常为别人想,常理解别人,就能看出自己的本性。知人心者行天下,知足常乐者得天下。

171001巴黎完整原文


修到“五毒”都没有了,就是菩萨的道德果位。佛德就是人的品德、性德和道德,三者的结合。如孩子忆念母亲一样,念念观世音菩萨自然息灭贪瞋痴叁毒。

佛言佛语(第七册)完整原文


佛德是什么?

我们学佛,就要认识佛、懂佛,就要懂得佛的道德,拥有佛德。佛德是什么?就是佛的品德、佛的道德和佛的性德。

第一,佛的品德是什么?高尚从来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一个不跟别人斤斤计较的人,就具有佛的品德。现在几个人有佛的品德?

第二,佛的道德是什么?帮助众生,普度众生,慈悲众生。你们有几个人具备佛的道德?有些人具备两个,有些人具备三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具备佛的这四个道德。

第三,佛的性德是什么?佛的性德就是佛的本性德能,佛的本性是善良的,佛的本性是人伤我痛,佛的本性是愿意替众生吃苦。妈妈就有母亲的性德。很多母亲愿意为孩子吃苦,这就是“母德”。妈妈真的很伟大,她肯为孩子吃苦,而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肯为众生吃苦?秘书处有些小朋友接听咨询电话,回答听众几个问题后就不耐烦了,马上就没有耐心,这样的人具有佛的性德吗?如果现在是观世音菩萨在接听电话,观世音菩萨会这样没有耐心吗?妈妈对孩子苦口婆心,不停地讲:“孩子,你要好好地吃饭,你不吃怎么长大?你这么吃一口,这里会胖出来的,再吃一口吧,你是个好孩子。”妈妈为了孩子好,自己肯吃苦,非常有耐心,这是妈妈的本性、性德。

白话12-53完整原文


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法中有四个德,师父上次在新加坡的时候,师父传给你们佛言佛语,其中有一个叫“学习佛德”,但是你们都不知道佛德在哪里?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白话7-1完整原文


大家要知道佛学像一个百货商店,你进了佛家的店,你想看什么都有,你想了解什么都有。所以在末法时期,人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进步,并不需要很多欲望上的需求。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一辈子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智慧,有的人一辈子吃喝玩乐,最后没有意义地离开了人间。学佛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想一想,一个人是不是这样,对不对?你这个人要明志,你必须要淡泊自己;你这个人想看得远,做事情远,你必须要宁静。要修身养性、养德,我们要养什么德?养佛德,养自己的道德。

【BH佛法】170817 完整原文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如果一个人有佛心,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很多人问师父:“我怎么样能成佛呢?”这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白话12-62完整原文


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

要知道不是闲人,闲不得。如果这个人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从这几句话悟出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如果做任何事情是做在善上,做在一个事上,你是没有功德的;你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超出正常善事范围的才称为功。用你的佛心去做善事,用佛德,德就是道德,佛菩萨的德性。再加上你自身的佛德,所做的事情称之为功德。

白话2-1完整原文


希望大家要懂得,人跟人之间的相处,要懂得尊敬,尤其修行人不应发脾气、不会很烦躁。所以,修心修行要学会忍让,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啊!就是说修心要学会修自身的佛性,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善良的心要修出来。我们经常说:要用佛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身体上、行为上做任何事情,如果跟菩萨能够相吻合、相辅相成,那你就拥有了佛德,就是功德的“德”字。所以用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你就拥有了佛菩萨的智慧。

【BH佛法】130808  完整原文

在末法时期,人心涣散、重物欲、失德性,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不可能拥有智慧,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130924 台湾完整原文


你们都是未来佛,希望你们心中拥有佛心,只有佛心才能产生佛德佛智,才能在人间勇往直前,不会被业障、灾难、烦恼所侵。真正拥有佛智的人,有超人智慧。我们在人间先要修成正等正觉,等以后到了天上,到了四圣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更要好好修,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140307 新加坡完整原文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佛的本性是救度众生,看不得别人受苦,可现在人的毛病却是看见别人开心,他就难过,看见别人伤心,他就开心,没有性德,缺乏慈悲,离佛的本性相差甚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

白话12-53完整原文


我们做人要具有佛的品德,要具有佛的道德和具有佛的性德佛果就是具有佛的果报和果位无我果,真正修得好的人连这个果都是空的,无我果就是没有果,没有果就是真正有果,而有果就是没果。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都是最高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修成的是大觉圆满,就是完全觉悟了,智慧圆融了要用肉身之光加上智慧之光,把两个光合二为一,就是佛之光肉身之光是吃素,脑子干净,不动坏脑筋,身体干净等,即肉身干净要修成肉身之光,即把肉身修出光,然后再开启智慧之光,智慧之光加上肉身之光,就是佛之光。如果身上肮脏,脑子里肮脏,行为上肮脏,灵魂上肮脏,哪里会有佛之光,佛光也无法普照进去。犹如一个包着的东西,阳光能照进去吗?如果是玻璃透明的,阳光自然就照进去了。

白话2-1完整原文


学佛人要具有佛德,依靠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来修心,在人间就会拥有佛的智慧,因为佛的品德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因为佛有超人的智慧。(掌声)希望大家做任何事情要想一想,我对得起菩萨、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具有佛的果,就是佛果,是最重要的。每天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三百六十五天就是一个善人;如果每天不做好事,只做一件坏事,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大恶人。要承受自己的佛果,好好地学佛修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要无我,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就得到无我的佛果

140918旧金山完整原文


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假善人”,就是这么“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修心修到后来,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 很多人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你们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你骂他,他骂你;你恨他,他恨你。你恨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痛苦?对,那么你在恨他时,你的境界在地狱。他骂你的时候,你一生气,你是不是又在地狱了?那你已经在地狱进、地狱出。所以说,一个人一念佛在天堂,一念魔就在地狱。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有什么自我?我有什么?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师父经常有意批评你们,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你们,就是要你们学会放下。你做错了事情,你不应该接受批评吗?批评之后你脸红了,说明你没有放下,你还有执著和贡高我慢。学佛人要学会认清自我,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算一个好人,还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还是属于一个坏人?你自己要对自己有所估量。

白话视频2完整原文


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是无心的。根据出现在你眼前的东西和事物,一次次制造出假的心。本心只有一个,当你的心像镜子一样不停地照到一个境界一个境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假心假意出来。心不是一个吗?心有千万个,那是外心心有两种,外心和内心。外心就是贪心、瞋心、痴心、嫉妒心、伤害别人的心等等,这是因为你接触到六尘被外境所染,外心会变得非常肮脏;而内心,就是本性和良心,是非常善良的。所以我们要常用本性与外心作斗争,就能克服不好的心态,嫉妒别人、贪、瞋、痴等各种心。一个人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两种心态同时出来。譬如,隔壁占我便宜,自己心想:“我凭什么让他占便宜?我要去骂他!”另一个本心说:“不要去骂,大家是邻居,以后会找麻烦的。”外心又说:“凭什么啊,经常给他欺负,时间长了他会爬到我头上来的。”内心又在斗争:“不要啊,他也帮过我们,算了。”这个时候,内心和外心在不停争斗,如果外心胜利了,你就会闯祸,就会用外心去伤害别人。如果内心的佛德和本性善良的一面战胜了外心,不去争不去吵,可能就转危为安,就没有冤结。所以不要注重外心,要注重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130924 台湾完整原文



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

因为一个人的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因为在你的本性里也有你的德性,所以人家骂人说“你有没有德性啊?”实际上就是讲“你这人还有没有良心啊?有没有本性啊?是人还是畜生啊?”就这意思,现在明白了吗?

Shuohua2015112705:23完整原文


2. 性德

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品德是人的基本道德道德可以归属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性;性德,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要不要有一个本性的道德出来?本性道德出来就叫性德。这个“性”不是“相信”的“信”,是“本性”的“性”。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Wenda2017120825:32完整原文


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

要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随顺就是随着它去做。只要你本性认为好的东西,只要你认为有良心、有道德的善事,你就随着它去做,这就叫随顺性德。要去除偏执。去除偏执是什么意思呢?“我就是这么认为”,“我就不买账”,“这个事情我就是想不通”,偏了吧?执著了吧?再想不通的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去了就是没了。

白话11-50完整原文

学了好的佛法与法门之后,能够破黑暗与不正之性德

“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这个书指的是菩萨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指你们上学看的教科书,菩萨的书要靠智慧来理解的。因为学了好的佛法与法门之后,能够破黑暗与不正之性德,也就是可以破除你心中的黑暗,可以破除你心中不正的道德。比方说你今天想占人家便宜,你一看书,书上讲你不应该去欺负人家,这样会有报应的,你就不会去做坏事了,这不就是批判了自己心中不正的道德?黑暗就是当一个人想不通的时候,他的心就是黑暗的。当一个人想自杀或是想抱着孩子跳楼的时候,她的心中是黑暗的。如果她在跳楼之前,有人跟她说先把卢台长的书看完之后再跳,她看完之后就不会跳了。这个就是救人,要快速做善事,成善业。

《弟子开示》1-7-1完整原文


学佛的人,首先要加强道德和性德的培养

知识和行动要一如。 只会讲理论,没有行学佛的实践之路,并不是真正的与佛相应。 就等于一个会烧菜的人,嘴巴说得一套一套的,但是他从来没有烧过菜,再怎么样说也不是一个好厨师。

4.3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孝亲尊师是性德

(师父经常说“百善孝为先”,学佛人要孝顺为本,孝亲尊师是性德。师父在《白话佛法》里讲“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真的是能体会到这一点了,感恩师父)对啊。你看法师,他们就对师父特别孝顺。“唯一的亲人”,他们这么理解。在人间都没亲人了,以后出六道,天上观世音菩萨、所有的菩萨都是他们的亲人;在人间他们的师父……所以要尊师重道(是的)有五种恶行要下地狱的,这里边就包括不尊师重道(我们都把师父当成自己的爸爸,就想像父母一样地好好孝顺师父,我们会经常给师父放生的)好好努力。

Wenda20180114A47:27完整原文


3. 四德

这就是“常乐我净”

记住,快乐来自于相互帮助环境永远不能让你圆满,但是环境有时会让你变得更痛苦或转换成更好,取决于你的心。你用菩萨的心,去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与天地契合,自然得到菩萨和护法神的保佑,人生充满着自在和快乐,这就是“常乐我净”。人必须要干净,人要无我,你才能得到快乐,证得了自己的佛性,才能得到学佛学法的快乐。

6.3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佛陀让弟子要学会常乐我净

佛平时都跟弟子讲苦空无常,但是到了最后,佛陀让弟子要学会常乐我净,为什么会告诉我们这些?因为苦,那是无常的,所以空,就是要学会快乐,都是对治的。“无”,就是因为有个“我”字所以才痛苦,学会无我,佛陀就告诉你,你会快乐。“常”就是长久的,“无常”就是让我们学会心要干净,要习惯于无常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无常,这样才能修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无四相。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世界上的一切看空,懂得世事无常,也要懂得转苦为乐。要懂得去除我相,而一个假我的存在是借假修真的“我”,然后让你修出自性,修出干净——常乐我净。 师父让你们把一切看空,要学会放下,你就是在做人间的菩萨,空到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白话视频87完整原文


谈谈四个“德”

快乐的属性是什么?就是快乐本位一个人怎么能够快乐呢?因为他不贪婪了,不瞋恨了,不愚痴了。不贪的人会得到戒,不瞋恨的人能够定下来,不愚痴的人会有智慧,不会做出傻事。不做错事的人,就会幸福。佛法中就是讲“德”,佛法讲什么德呢?四个“德”,就是“常乐我净”,常德、乐德、我德、净德我经常快乐,我很干净“常德”是什么?就是道德的规范化、经常化“乐德”就是自己有这个快乐,要经常接受这个快乐的德性。北方人骂人的时候就经常说这个人没有德性。“我德”,我自己要不要有道德啊?“净德”,道德是不是要干净?这种快乐就是实践在生活当中把心量越扩越大。

白话11-45完整原文


学习佛德

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第一个叫“常德”,就是说道德是经常有的,是永远有的,是长时间拥有的。

第二个叫“乐德”,就是你非常快乐地去做你的德,做任何有道德的事情,你就会很快乐。在弘法的时候可以得到常乐,常德,乐德。

第三个叫“我德”,我自己的品德,人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人本身所应该拥有的品德。你这个人有没有道德啊?你有没有品德啊?怎么可以随地吐痰?你,就是“我”;我,就是自己。所以,人家在指你的时候就是在讲你啊,这叫“我德”。自己的品德要好一点啊,犹如人家做功德送一点菜过来了,自己肚子饿,拼命吃。有人告诉师父,那个大高个的女朋友在这里每念经五分钟,就跑出观音堂去吃一点,看见东西拼命地吃,这样子丢不丢脸啊?你到底是来念经的还是吃东西的?这个“我德”很重要,我德实际上就是你的道德啊,你有没有这些道德?你有没有想到人家?师父这次准备了一些很好的资料要去哈佛大学演讲,师父每次都有新鲜的东西讲。

第四个德叫“净德”,道德必须要干净,品德必须要干净,一定要干净,不干净的德那就叫德性,要被人家骂了,对不对?要不要干净啊? 

如果你按照四德,经常去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你经常去实践,你碰到事情,一定会有“德”的,比如,今天我要帮助他的时候,我特别开心,你在帮助人家的时候,你开心了,你就乐德。我帮助他的时候,我说的都是真话,我有道德了。我帮助他的时候,我没有对他有要求,我只想帮助他,无私很干净,净德,对不对?然后,我经常这么去帮助人家,常德,精彩吧?学佛要学这些东西,你们听佛法要听这些东西啊。

白话7-11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的这个“乐”

就是为众生着想,心胸要宽阔。弥勒佛的大度告诉我们一个很大的道理,就是人的心量要大常常快乐的人心量大不大?整天笑嘻嘻的人就是心量大。有些人眯着眼睛看人,不讲话,你稍微一讲话,他就要骂你,难听的话就出来了,总怕别人伤害自己,别人每说一句话,就感觉到别人在讽刺他,这种人不讲不笑的,这种人有气量吗?经常笑嘻嘻的人、胖胖的人,要是被别人讲几句,想得开,问题就不大。经常快乐的人才会干净啊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对滚滚红尘的人间道就会保持快乐,天天开心,到了快乐道这个“道”的意思就是一种模式,一个心理平衡的方法,是一个进和退的方法。想保持快乐道的话,实属不容易,要从心里解脱后才能一直真的很开心。

白话11-46完整原文

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

师父对你们很严格的,心要没有狂乱,心要没有颠倒,心要无染着,你就会没有烦恼你没有烦恼之后,你就没有是非,你就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你要快乐,你要自己干净,你才能有这个境界;如果你动坏脑筋,你不干净的话,你怎么可能自己不颠狂呢?你想着人家,你才会干净;你不想着人家,你才会很脏啊。只想着自己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是被人家看不起啊?师父早就跟你们讲过了,自私的人被谁都看不起,所以,要真正达到佛菩萨的常乐我净——经常快乐、我很干净的意境,在滚滚红尘的人间道,要时常保持快乐道学佛的人要快乐,不要脸绷着,开心一点吧,没有谁欠你们的这个人间已经是滚滚红尘,什么叫滚滚?热水烫死你,灰尘滚来淹死你。灰尘啊,一匹马走过去了,灰尘把你全弄脏了,你已经在脏的地方,你要是再不快乐,你不是更加痛苦吗?

白话7-12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是智慧,烦恼忧伤是为谁。

6.9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常乐我净

我们经常说缘分要靠安静来获得,有时候你的智慧靠寂静来获得,那你的心态靠什么来获得呢?好的心态靠调和来获得。所以一个人的心态要经常一边修心,一边亦复如是,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常乐我净。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经文上写着:“身安而道隆”身体安,心安则学的佛道就会兴隆。所以如果你今天神不清,气不爽,你觉悟无常,一会觉悟,一会不觉悟,很快的你的心就会不会明心见性。很多人虽然觉悟了,但是一会又迷惑了,在觉悟和迷惑当中你没有调整好身、息、心三种,你慢慢地就会散乱之心出来,慢慢就会温饱思淫欲,慢慢就会昏沉

【BH佛法】181113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足具而有

我不愿意再跟你们讲,上辈子的事情,很多人经常看见我,师父您讲讲我过去,我不是跟你们讲过吗,有一个人在皇宫里边做一个大臣的,结果我给他在看图腾的时候,我看到他在一个小地方,煤矿里边做一个小科长,你说他轮回多少次了,业障啊,听得懂吗,业障害死人,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常乐我净足具而有,什么意思,足具要具足自己所有的东西,已经有的东西都要具足,人应该拥有的慈悲,应该拥有的那些善良,你这些都具足你就会,即能远离此无常杀鬼,无常大家知道了,无常来抓你了就是因为你离不开,因为你心里不开心,你们记住,一个人心里不开心身体不好,越想越不好的,杀鬼是地府经常上来拉人的,所以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医生都懂得,只要一个病人,昏迷的病人突然之间这手抓空了,上海人叫窝空,一窝空医生说这个人要走了,为什么,鬼来抓他了他用手来挡,你不要抓你不要抓你不要抓,就这么他就这么窝,一窝空这鬼就把他拉走了。

广播讲座46完整原文


常常地快乐自己就干净了

身如金刚心如虚空难可沮坏,就是很难用各种方法让你变坏,因不坏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你像金刚一样没有变坏,金刚不变,那么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靠的是一种意志,不管碰到什么困难烦恼,我有坚强的意志叫心如金刚,碰到事情就变化,碰到自己的利益马上就变化,我要面子我要讲谁,我怎么样,你说这种人能心如金刚吗,心如金刚的人根本不变的,如如不动的,你看有些人跟了我十几年了,有的人跟了我二十多年都有,他到今天心如金刚,他没有变化过他还是这样,所以告诉你们,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说阿耨多罗就是无上阿就是为无,耨多罗就是为上,三藐就是上而正,三菩提就是智慧和觉悟,所以加起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梵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说有这种智慧的人还会不开心吗,有这种智慧的人还会天天难过吗,给人家脸看吗,就是这样的想得通的,什么事情,想想你们过去有多少事情想不通,现在全没了,所以叫常乐我净常常地快乐自己就干净了,你去看一个快乐的人,他很干净的很开心的,有什么关系,你们小时候多少事情想不通,把过去的事情忘不掉,就是忧郁症。

广播讲座46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才能自性定

常乐我净,经常懂得快乐,思维才会干净。笑得出来的人就不会经常生气,生气的人就是经常算计别人、恨别人,觉得他在恨我,所以我要算计他。你们现在在座的人都很干净,因为你们都很快乐。常乐我净,才能自性定。当一个人经常快乐、干净的时候,他的本性定得下来。常悟无得自性慧。经常开悟的人,觉得无所谓,他自己的本性有智慧,这种人有悟性就永远有智慧。常圆无执着,就是心经常圆的人就不会执着。公司中的职位本来是你的,被别人抢走了,心就会尖,因为不开心,这个尖就会伤害你的心。心要圆,就是要有圆融的智慧看待问题,觉得没关系,下次会轮到我的。老公突然要离婚,天塌地陷,不得了了,一晚上十八个电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表姨表嫂,全部通知到了,“他不要我了!”结果老公是喝醉酒了,第二天说“我是说酒话,你原谅我吧。”她就无法收场了。所以人要圆,遇到困难麻烦的时候,要想到事情还会转回来,这在人间是个轮回

130318 马来西亚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自性定

我们要学会在名利当中调节自心,那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常乐我净”,知足常乐,自性要定得下来,所以叫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无得自性慧,常悟无得是什么意思呢?无得就是得不到,经常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得不到的,这些本来就不是我的,我无所谓了。”这样,你本性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常圆无执自性戒,经常把事情都想得圆满一点,不要去执着,自己的本性要学会守戒。比方说,你已经想好了的事情,别人跑过来跟你反着讲、跟你唱反调,你不要去执着,所以叫常常的圆满之心,没有执着,学会守戒。常满无漏戒定慧,经常圆满的思维,你才会无漏,也就是说,你今天不让任何一点不好的东西玷污你的思维,那你就是在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讲述于观音堂 2020-04-29完整原文


学佛人应该拥有的四常态

要学会做人间的有情菩萨,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我得自性慧,常圆无执自性戒,常满无漏戒定慧,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拥有的四常态

140914 台湾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自性定

常悟我得自性慧,常圆无执自性戒,常满无漏戒定慧。悟性就是理解力。了却生死,悟出真谛,修出境界,圆悟圆见,即见真佛。

佛言佛语(第六册)完整原文


常乐我净,会增加精进力

常思己过,会增加智慧。常乐我净,会增加精进力。常忏悔,会增加慈悲力。常叹息,会失去意志。常愚痴,会失去智慧。常精进,才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4.25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常思己过,佛缘在。常乐我净,慈悲在。常存善念,佛心在。常行慈悲,佛根在。

2.21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长存善念,常乐我净。

2.19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4. 德性

重要性

人的德性败落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缺少德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自爱?人人都说,我很爱生命,都知道生命是非常可贵的。父母亲给了我们这个肉体,我们又有了这个灵魂,组合成一个人的身体,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就是不知道爱护好自己?天天抽烟喝酒,天天虚度年华。还有很多人天天在做坏事,做的事情对人对己都不利。现在人们的道德越来越沦丧,不讲信义,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不是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人的德性败落。我们常说,学做一个人不容易,人成即佛成。做人做得不像人,更何谈学佛呢?

【白话FF】110424完整原文


在末法时期,人心涣散、重物欲、失德性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不可能拥有智慧,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130924 台湾完整原文


做人需要有德性

学会低调是一种能力。在人间,抬头需要底气,低头需要勇气。我们人要拿得起,需要你的眼界;放得下,需要你的境界生命需要尊重,善良需要保护,珍惜需要担当,做事需要有恒心,做人需要有德性,生存需要善缘,生活需要善举,学佛需要智慧

191109 新西兰完整原文


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首先要有德性

我们心中充满着恨,所以才会造成我们有嫉妒心,我们整天活在嫉妒当中,因为我们的心再也没有像孩子般的纯洁了,人的心慢慢地变得肮脏了。孩子知道把东西要还给别人。有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美国籍的俄罗斯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记者去采访他,问他:“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文学水平?”他告诉别人“我没有进过大学”“那么什么学校让你最有感触呢?”他就说:“我最感触的是我的幼儿园,因为当我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不要去贪别人的便宜;做错事情要去跟人家道歉;不管得到什么好的东西,要跟别人分着一起享用。”这就叫做人。所以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首先要有德性。学佛人,连父母亲都不懂得孝顺,连自己家里的亲人都不能容忍,你哪辈子能做菩萨?你哪辈子能成佛?想一想,就是这么一生走过来,伤了别人多少,害了自己多少。赶紧回头是岸,好好地抓紧自己每一分钟,让自己的心在人间就活在菩萨的境界上,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成菩萨,成佛啊!

160811 槟城完整原文


我们做人就是以德服人

同样一件事情,比如人家抢了你的一样东西,如果是凡人、凡夫俗子一定会报复,一定会把它要回来;如果是有境界的人,是菩萨,或者圣人,或者善知识,他们不会去追,不会去求,被人家抢过去了,他就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有怨结。我们靠抢是得不到的,所以,我们不跟他抢,不跟他夺,如果我需要这个东西,我可以想办法念经,或者跟他说道理,也不要跟他争,这样的话,对方如果受到一种感应之后,他会自己自动地把他所掠夺的东西还给你,虽然不一定能如愿,但这就是学佛人的境界。所以,学佛人的境界是不以争吵、不以竞争去取胜的,而是用理念、用德性去征服人家。什么叫德呢?什么叫以德服人呢?我们做人就是以德服人,我们不能依靠自己有强势,有时候你不用德的话,你就算把人家夺过来,人家怀恨在心,还会有恶报在身的。所以,我们明白了是非之后,明白了正邪之后,我们要心里得到证明。什么叫证明呢?就是证明你所得到的是对的,你的境界是对的,这就是证德,这也是对一个人在学佛当中很大的考验。

【BH佛法】120205完整原文


有福气也要有德性,有福气也要有智慧

学佛要靠自己用心来学,无明要改正它。因为我们不明白,我们才会妄动;因为我们不明白,我们的嘴巴才会造业;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无明习气,才会造成我们心灵中的伤害。学佛要能克制自己不好的一切杂念,真正克制自己杂念的人,你才会有福气。有福气的人慢慢才会有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他才会有福气,没有智慧这个人就失去了福气。因为没有福气的人他就没有道德,有福气的人他知道应该怎么样用他的道德。不管怎么样我们要珍惜,要福德要双修有福气也要有德性,有福气也要有智慧,所以说要叫“福慧双修”啊。

【BH佛法】150716完整原文


要有“功德”要有“智慧”

问:师父常说我们学佛人应该多做功德,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行动上特别努力,而在“德”上又没有有所提升,会不会导致功德有漏?是不是功德做得越大,智慧则了无增长,自然功德就会不圆满或者有漏呢?

答:这个话对了。一个人拼命地做好事,但是他又不懂得做好事的真正含义,就像一个人天天在外面帮助别人,但是他还要骂别人,那么最后功德全部漏了。所以,我们一边做好事,一边要有德性,就是“道德”的“德”帮助别人要懂得爱护别人,那么你有道德,这样的话你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不能功德有漏,就是要有“德”,也要有“慧”,要有“功德”要有“智慧”,这样才叫福德双修、福慧双修。

15.02.04马来西亚·吉隆坡完整原文


让德性传给子孙后代

我们坐在这辆生命的列车上,不能浪费一丝一毫。要完成在人间的善业,完成我们的善缘,做更多的贡献,做更多的功德,以后我们无疾而终就是最大的善缘。一个人如果想在走的时候不生病都很难,如果能够睡一觉,不用插管子,没有浑身疼痛,已经是万福之人了。希望大家要懂得修福修德,留给孩子多一些德,才能让德性传给子孙后代,庇荫他们。

140921 纽约完整原文


多留一点德性给孩子比什么都好

如果儿孙比我强,留下钱财给他们做什么?觉得儿孙比自己好,为什么还要留钱财给他们?如果儿孙不如自己,又留钱财给他们为什么?如果儿孙不务正业常常气你,让你伤心难过,整天赌博酗酒不务正业,你又留钱财给他们干什么?让他们去造更多的孽,你这不是在害他们吗?知道留什么最好?多留一点德给孩子吧。自己多留一点德性给孩子比什么都好。如果父母整天吵架,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如果孩子有前途,不会在乎你的钱财,如果孩子不好,不如你,你又给他钱财干什么?留下的钱财越多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大。如打官司、分财产等等。真正好的父母应该懂得留下什么东西给孩子

白话1-28完整原文


一个很重要的道德是“忍之为德“

人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道德要遵守。很多人以为道德就是帮人家忙、做好事——非也。记住了,人的一个很重要的道德是“忍之为德”,就是忍耐的人,他是有道德的人。比方说,两个人在马路上吵架,这个人骂你,你不跟他顶嘴,在边上有礼貌地笑笑,人家说这个人有德性,对不对?夫妻吵架,老公在骂你,你不讲话,笑笑:“对不起,对不起。”你说哪个人有德?老板骂你,你说:“对不起,我下次好好做。”你说老板会把你开除吗?能够忍耐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能够忍耐,他才有智慧。记住了,动不动就跳,动不动就叫,动不动就发脾气,这种人就是没有智慧。

161223 吉隆坡完整原文


在佛道中拥有智慧,在行为中拥有德性

今天我们所有的佛友在这里,每个人都礼让三先,对老人照顾,比自己大的人称为自己的长辈;比自己小的称为自己的孩子,当成孩子一样;自己的同辈,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就是德。我们要有道德,这个人就能学好佛,学佛人要懂得用智慧的德、行为的德,在佛道中拥有智慧,在行为中拥有德性

160425 新加坡完整原文


修出你们的德性智慧之光,即佛菩萨的原灵

观世音菩萨:“入空但不完全空,就是叫你们看破这个红尘世界,修出你们的德性智慧之光,即佛菩萨的原灵。佛菩萨的原灵就是慈悲之光。修出原灵后就要懂得行智。这个智就是六度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了。

《天地游》 17-05-2020完整原文


要用你的智慧和你的德性的圆满来遍布法界

你们要智德圆满。一个人单单有智慧没有道德这个不叫圆满。有些人有德,狂做功德,但是不开智慧,也算圆满吗?智慧和德都要圆满。你看看我们小时候叫“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当时对德智体不能用佛法理解得这么深,其实智不是智商、机智,以为德是要有道德、职业道德。其实学佛后可以知道周遍法界,要用你的智慧和你的德性的圆满来遍布法界要超思量,就是说你要超过你的智慧的份量。比如说我们平时看一件事情,“哦,店面八点钟就开了”,这是平时的思量。如果你超思量的话,“这个店主八点钟会不会迟到啊?万一迟到了,今天有嘉宾来,怎么办呢?我应该去把钥匙拿过来,或者跟他打个电话,让他明天准时过来”,那你的这个智慧就超过了你原来思维的量度了要超思量,但不是要你们用在人间赚钱上,而是要你们用在救人、度人遍法界

白话4-10完整原文


待续

总结精炼【佛德】

佛德


- 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头顶的大金光明是弥陀的清净光明,也就是他自心中的佛德。

- 离欲得慧识般若,世间有相即无相。天明地明心也明,佛恩佛德佛光明

- 学佛救人,首先要让自己佛性长存,佛德永住惟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在红尘当中不能污染,戒人间一切贪瞋痴,利益众生,才能离苦得乐!

- 我们佛心永存,佛德永住,让我们跟着菩萨一起在人间度过每一天的佛光普照之日

- 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讲德,道德、性德和人的品德;讲仁慈、仁爱;佛法讲慈悲、感恩,理解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常为别人想,常理解别人,就能看出自己的本性。知人心者行天下,知足常乐者得天下

- 修到五毒都没有了,就是菩萨的道德果位。佛德就是人的品德、性德和道德,三者的结合。如孩子忆念母亲一样,念念观世音菩萨自然息灭贪瞋痴叁毒。

- 佛德是什么?我们学佛,就要认识佛、懂佛,就要懂得佛的道德,拥有佛德。佛德是什么?就是佛的品德、佛的道德和佛的性德

第一,佛的品德是什么?高尚从来不跟别人斤斤计较。一个不跟别人斤斤计较的人,就具有佛的品德

第二,佛的道德是什么?帮助众生,普度众生,慈悲众生有些人具备两个,有些人具备三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具备佛的这四个道德

第三,佛的性德是什么?佛的性德就是佛的本性德能,佛的本性是善良的,佛的本性是人伤我痛,佛的本性是愿意替众生吃苦

- 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法中有四个德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 在末法时期,人最重要的是思维上的进步,并不需要很多欲望上的需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修身养性、养德,我们要养什么德?养佛德,养自己的道德

- 佛经上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的心只有放在佛的位置上作佛,你的心就是佛这个人一定会有佛念、佛智和佛的意识存在如果想作佛,你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口称佛号,你当即时就是佛怎么样能成佛观想佛像,看着佛的像,恭敬佛;忆念佛德,想着佛的道德、品德,感恩佛慈悲救度我们众生;然后口念佛号,虔诚念经。你拜佛的时候就是在作佛,那么,当你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你基本上已经是佛了

- 不是闲人,闲不得是闲人,非等闲人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你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超出正常善事范围的才称为功。用你的佛心去做善事,用佛德,德就是道德,佛菩萨的德性。再加上你自身的佛德,所做的事情称之为功德

- 要懂得尊敬,尤其修行人不应发脾气、不会很烦躁修心修行要学会忍让,修自身的佛性是功啊!;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善良的心要修出来如果跟菩萨能够相吻合、相辅相成,那你就拥有了佛德,就是功德的字。所以用菩萨的境界去衡量、去修,你就拥有了佛菩萨的智慧

- 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 只有佛心才能产生佛德佛智,才能在人间勇往直前,不会被业障、灾难、烦恼所侵有超人智慧在人间先要修成正等正觉,等以后到了天上,到了四圣道,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更要好好修,修成无上正等正觉

-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佛的本性是救度众生,看不得别人受苦,可现在人没有性德,缺乏慈悲,离佛的本性相差甚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慈悲,拥有佛智佛德

- 我们做人要具有佛的品德,要具有佛的道德和具有佛的性德佛果就是具有佛的果报和果位无我果,真正修得好的人连这个果都是空的,无我果就是没有果,没有果就是真正有果,而有果就是没果。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都是最高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修成的是大觉圆满,就是完全觉悟了,智慧圆融了要用肉身之光加上智慧之光,把两个光合二为一,就是佛之光肉身之光是吃素,脑子干净,不动坏脑筋,身体干净等,即肉身干净要修成肉身之光,即把肉身修出光,然后再开启智慧之光,智慧之光加上肉身之光,就是佛之光

- 学佛人要具有佛德,依靠佛的品德、道德和性德来修心,在人间就会拥有佛的智慧,因为佛的品德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因为佛有超人的智慧做任何事情要想一想,我对得起菩萨、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具有佛的果,就是佛果,是最重要的要承受自己的佛果,好好地学佛修心,改正自己的坏习惯。要无我,只想别人不想自己,就得到无我的佛果

- 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在道德上欠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

- 人心就是一面镜子,是无心的本心只有一个,当你的心像镜子一样不停地照到一个境界一个境界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假心假意出来心有千万个,那是外心心有两种,外心和内心。外心就是贪心、瞋心、痴心、嫉妒心、伤害别人的心等等,这是因为你接触到六尘被外境所染,外心会变得非常肮脏;而内心,就是本性和良心,是非常善良的要常用本性与外心作斗争,就能克服不好的心态,嫉妒别人、贪、瞋、痴等各种心如果内心的佛德和本性善良的一面战胜了外心,不去争不去吵,可能就转危为安,就没有冤结不要注重外心,要注重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

- 一个人的性德也好,跟他的佛德都有关系在你的本性里也有你的德性人家骂人说“你有没有德性啊?”实际上就是讲“你这人还有没有良心啊?有没有本性啊?是人还是畜生啊?”就这意思

- 品德是人的基本道德道德可以归属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性本性道德出来就叫性德性德——本性流露的德性

- 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只要你本性认为好的东西,只要你认为有良心、有道德的善事,你就随着它去做,这就叫随顺性德

- 学了好的佛法与法门之后,能够破黑暗与不正之性德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这个书指的是菩萨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指你们上学看的教科书,菩萨的书要靠智慧来理解的学了好的佛法与法门之后,能够破黑暗与不正之性德,也就是可以破除你心中的黑暗,可以破除你心中不正的道德

- 学佛的人,首先要加强道德和性德的培养知识和行动要一如。 只会讲理论,没有行学佛的实践之路,并不是真正的与佛相应

- 孝亲尊师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要尊师重道有五种恶行要下地狱的,这里边就包括不尊师重道

四德


- 快乐来自于相互帮助境永远不能让你圆满,但是环境有时会让你变得更痛苦或转换成更好,取决于你的心用菩萨的心,去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与天地契合,自然得到菩萨和护法神的保佑,人生充满着自在和快乐,这就是“常乐我净”。人必须要干净,人要无我,你才能得到快乐,证得了自己的佛性,才能得到学佛学法的快乐。

- 佛平时都跟弟子讲苦空无常,但是到了最后,佛陀让弟子要学会常乐我净因为苦,那是无常的,所以空,就是要学会快乐,都是对治的学会无我你会快乐要把世界上的一切看空,懂得世事无常,也要懂得转苦为乐去除我相假我的存在是借假修真的“我”,然后让你修出自性,修出干净——常乐我净。 师父让你们把一切看空,要学会放下,你就是在做人间的菩萨,空到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 快乐的属性是快乐本位一个人怎么能够快乐呢?因为他不贪婪了,不瞋恨了,不愚痴了不做错事的人,就会幸福佛法讲四个“德”,就是“常乐我净”,常德、乐德、我德、净德我经常快乐,我很干净“常德”就是道德的规范化、经常化“乐德”就是自己有这个快乐,要经常接受这个快乐的德性“我德”,我自己要不要有道德啊?“净德”,道德是不是要干净?这种快乐就是实践在生活当中把心量越扩越大。

- 学习佛德;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德有四个基本元素,就是“常、乐、我、净”。因为拥有了四个品德之后,你就会经常快乐,你的心就会经常干净,叫“常、乐、我、净”。 

第一个叫“常德”,就是说道德是经常有的,是永远有的,是长时间拥有的。

第二个叫“乐德”,就是你非常快乐地去做你的德,做任何有道德的事情,你就会很快乐。在弘法的时候可以得到常乐,常德,乐德。

第三个叫“我德”,我自己的品德,人本身所拥有的品德,人本身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我德实际上就是你的道德啊

第四个德叫“净德”,道德必须要干净,品德必须要干净,一定要干净,不干净的德那就叫德性

如果你按照四德,经常去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你经常去实践,你碰到事情,一定会有“德”的你在帮助人家的时候,你开心了,你就乐德。我帮助他的时候,我说的都是真话,我有道德了。我帮助他的时候,我没有对他有要求,我只想帮助他,无私很干净,净德我经常这么去帮助人家,常德

- “常乐我净”的这个“乐”,就是为众生着想,心胸要宽阔人的心量要大常常快乐的人心量大不大?整天笑嘻嘻的人就是心量大经常快乐的人才会干净啊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对滚滚红尘的人间道就会保持快乐,天天开心,到了快乐道这个“道”的意思就是一种模式,一个心理平衡的方法,是一个进和退的方法。想保持快乐道的话,实属不容易,要从心里解脱后才能一直真的很开心

- 师父对你们很严格的,心要没有狂乱,心要没有颠倒,心要无染着,你就会没有烦恼你没有烦恼之后,你就没有是非,你就能够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你要快乐,你要自己干净,你才能有这个境界你想着人家,你才会干净;你不想着人家,你才会很脏啊自私的人被谁都看不起要真正达到佛菩萨的常乐我净——经常快乐、我很干净的意境,在滚滚红尘的人间道,要时常保持快乐道学佛的人要快乐,不要脸绷着,开心一点吧,没有谁欠你们的这个人间已经是滚滚红尘你要是再不快乐,你不是更加痛苦吗?

- 常乐我净是智慧,烦恼忧伤是为谁

- 缘分要靠安静来获得智慧靠寂静来获得好的心态靠调和来获得经常一边修心,一边亦复如是,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常乐我净;“身安而道隆”身体安,心安则学的佛道就会兴隆今天神不清,气不爽,你觉悟无常虽然觉悟了,但是一会又迷惑了,在觉悟和迷惑当中你没有调整好身、息、心三种,你慢慢地就会散乱之心出来,慢慢就会温饱思淫欲,慢慢就会昏沉

- 常乐我净足具而有已经有的东西都要具足,人应该拥有的慈悲,应该拥有的那些善良,你这些都具足你就会,即能远离此无常杀鬼杀鬼是地府经常上来拉人的

- 身如金刚心如虚空难可沮坏因不坏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一个成功的人,靠的是一种意志我有坚强的意志叫心如金刚心如金刚的人根本不变的,如如不动的阿耨多罗就是无上阿就是为无,耨多罗就是为上,三藐就是上而正,三菩提就是智慧和觉悟,所以加起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梵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有这种智慧的人常乐我净常常地快乐自己就干净了,你去看一个快乐的人,他很干净的很开心的,有什么关系,你们小时候多少事情想不通,把过去的事情忘不掉,就是忧郁症

- 常乐我净,经常懂得快乐,思维才会干净常乐我净,才能自性定常悟无得自性慧常圆无执着心要圆,就是要有圆融的智慧看待问题人要圆,遇到困难麻烦的时候,要想到事情还会转回来,这在人间是个轮回

- 知足常乐,自性要定得下来,所以叫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无得自性慧无得就是得不到,经常想:“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得不到的,这些本来就不是我的,我无所谓了。”你本性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常圆无执自性戒,经常把事情都想得圆满一点,不要去执着,自己的本性要学会守戒常满无漏戒定慧,经常圆满的思维,你才会无漏,也就是说,你今天不让任何一点不好的东西玷污你的思维,那你就是在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 做人间的有情菩萨,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无得自性慧,常圆无执自性戒,常满无漏戒定慧,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拥有的四常态

-常乐我净自性定常悟我得自性慧,常圆无执自性戒,常满无漏戒定慧。悟性就是理解力。了却生死,悟出真谛,修出境界,圆悟圆见,即见真佛

- 常思己过,会增加智慧。常乐我净,会增加精进力。常忏悔,会增加慈悲力。常叹息,会失去意志。常愚痴,会失去智慧。常精进,才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 常思己过,佛缘在。常乐我净,慈悲在。常存善念,佛心在。常行慈悲,佛根在

- 长存善念,常乐我净

德性

重要性

- 现在人们的道德越来越沦丧,不讲信义,所以才会出现一些不是人所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人的德性败落学做一个人不容易,人成即佛成。做人做得不像人,更何谈学佛呢?

- 在末法时期,人心涣散、重物欲、失德性没有道德的人,他不可能拥有智慧,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智慧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所以需要大家用佛德在人间生活,否则会伤害自己,希望大家不要用人间的欲望来伤害自己,而要用菩萨的般若智慧来充实自己

- 做人需要有德性学会低调是一种能力。在人间,抬头需要底气,低头需要勇气拿得起,需要你的眼界;放得下,需要你的境界生命需要尊重,善良需要保护,珍惜需要担当,做事需要有恒心,做人需要有德性,生存需要善缘,生活需要善举,学佛需要智慧

-  我们的心再也没有像孩子般的纯洁了,人的心慢慢地变得肮脏了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不要去贪别人的便宜;做错事情要去跟人家道歉;不管得到什么好的东西,要跟别人分着一起享用这就叫做人。所以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首先要有德性。学佛人,连父母亲都不懂得孝顺,连自己家里的亲人都不能容忍,你哪辈子能做菩萨?你哪辈子能成佛?一生走过来,伤了别人多少,害了自己多少。赶紧回头是岸,好好地抓紧自己每一分钟,让自己的心在人间就活在菩萨的境界上,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成菩萨,成佛啊!

- 学佛人的境界是不以争吵、不以竞争去取胜的,而是用理念、用德性去征服人家就是以德服人不能依靠自己有强势不用德的话人家怀恨在心,还会有恶报在身的我们明白了是非之后,明白了正邪之后,我们要心里得到证明证明你所得到的是对的,你的境界是对的,这就是证德,这也是对一个人在学佛当中很大的考验

- 有福气的人慢慢才会有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他才会有福气,没有智慧这个人就失去了福气没有福气的人他就没有道德,有福气的人他知道应该怎么样用他的道德要珍惜,要福德要双修有福气也要有德性,有福气也要有智慧

- 多做功德在行动上特别努力,而在上又没有有所提升智慧则了无增长,自然功德就会不圆满或者有漏一边做好事,一边要有德性,就是道德帮助别人要懂得爱护别人,那么你有道德,这样的话你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不能功德有漏,就是要有,也要有,要有功德要有智慧,这样才叫福德双修、福慧双修

- 我们坐在这辆生命的列车上,不能浪费一丝一毫。要完成在人间的善业,完成我们的善缘,做更多的贡献,做更多的功德,以后我们无疾而终就是最大的善缘。一个人如果想在走的时候不生病都很难,如果能够睡一觉,不用插管子,没有浑身疼痛,已经是万福之人了。希望大家要懂得修福修德,留给孩子多一些德,才能让德性传给子孙后代,庇荫他们

- 自己多留一点德性给孩子比什么都好留下的钱财越多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越大真正好的父母应该懂得留下什么东西给孩子

- 人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道德要遵守。很多人以为道德就是帮人家忙、做好事——非也。记住了,人的一个很重要的道德是忍之为德,就是忍耐的人,他是有道德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能够忍耐,他才有智慧动不动就跳,动不动就叫,动不动就发脾气,这种人就是没有智慧

- 对老人照顾,比自己大的人称为自己的长辈;比自己小的称为自己的孩子,当成孩子一样;自己的同辈,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就是德有道德就能学好佛懂得用智慧的德、行为的德,在佛道中拥有智慧,在行为中拥有德性

- 入空但不完全空,就是叫你们看破这个红尘世界,修出你们的德性智慧之光,即佛菩萨的原灵。佛菩萨的原灵就是慈悲之光。修出原灵后就要懂得行智。这个智就是六度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了。

- 要智德圆满。一个人单单有智慧没有道德这个不叫圆满狂做功德,但是不开智慧,也算圆满吗?智慧和德都要圆满要用你的智慧和你的德性的圆满来遍布法界要超思量,就是说你要超过你的智慧的份量这个智慧就超过了你原来思维的量度了要超思量,但不是要你们用在人间赚钱上,而是要你们用在救人、度人遍法界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5-5-1 21:17 , Processed in 0.12575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