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为课件,详细更多扩展内容可见下方文字
PDF课件浏览(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
感恩词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感恩南无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菩萨,感恩恩师。 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您的名字) 开智慧,静下心学习师父开示,让师父的开示进入八识田, 帮助我更好地学佛修心!我自己的业障自己背,不让一起 共修的师兄们背。在今天共修过程中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 请南无释迦牟尼佛慈悲原谅,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 南无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PDF课件浏览(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
点击下载PDF课件色即是空
很多的经文当中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色即是空啊!因为很多的人受想行识都是空的,人的感受之后没了,想过没了,行为做后又没了,你的意识之后也是空的,色受想行识全部是空的。等到什么都空了之后,你能不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啊?等到你完全放下了,你就明白什么叫色即是空了。能不能空啊?当然能空。那你空的到底吗?空不到底。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啊,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师父今天告诉你们的,要作如是观。
【BH佛法】180210完整原文
一切都是虚幻
世界上一切皆属虚妄,都是虚的。你去看,不跟别人争的人,他有智慧;不跟别人闹的人,他有般若。一个人能够懂得这些,就是因为他懂得了《金刚经》讲的“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从我们生命的开始到走的那一天,你所有见到的相都是虚幻的,因为我们带不走,我们的肉身是带不走的。想想看,我们从小有多少念头?有了、灭度,有了、灭度……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想不到要闹,想到了还要更多,所以我们这些念头就在生灭当中。如果真的能够懂得它是虚幻的,才能懂得《金刚经》里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也就是说今天所有自己认为要去做的事情,就像电一样,过去了,就像露水一样被太阳一照,没了,你应该当作如是观,这是很正常的,没有对你有什么影响,那是虚幻的,一切都是虚幻。 在人间要学会真正的爱,那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内心对别人营造最美的、能够为别人想、超出凡人的智慧,去帮助别人。我们不能再去追寻,我们过去花出去的很多时间,和那些曾经让我们心碎的结局,在心中久久地跌宕起伏,伤害了自己的灵魂。所以对于生活,一个人不能执著世间一切物质和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因为这些名会没有,利益会失去。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当你喜欢一样东西,你就会被这样喜欢的东西控制:喜欢孩子,就会被孩子控制;喜欢这个房子,就会被这个房子控制,因为你想买到这个房子,所以为了得到这个利益,拼命地打三份工、四份工、五份工来伤害自己。这就是因为人执著,所以不要被那些名利所控制。
白话视频46完整原文
虽然有形有质,但刚刚生成就破灭了
水上的泡泡本来就是哄骗人眼目的,虽然有形有质,但刚刚生成就破灭了。好比我们在人间,当你拥有了需要的东西,很快又没有了。我们的外婆外公,看着我们从小长大,等我们长大要感恩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离我们而去,就像空中的云烟和人间的尘埃,幻成种种形象,有形无物,从生到灭,很快结束。有多少人二十多岁就走了,有的只有三、四岁,十几岁。人生在世,也是幻变,一生中乐少苦多,不要去回忆。德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人沉浸在回忆中,基本上80%都是痛苦的,因为在人的深层细胞中,20%存有快乐,而大部分的细胞记忆源都是记忆那些曾经让自己痛苦过、不能忘记、伤过自己心的痛苦回忆。人要离苦得乐,就不要再去追溯过去的源泉。人的一生奔波劳累,辛苦到死,所得到的名利都不能在人间长久。为了一日三餐,不知道帮助别人,草草一生,非常快,就像水上的泡泡一样。(掌声) 我们的肉体,在佛典称为“色身”,有色之身很快也会没有。在世上的一切,盛衰荣辱,离合悲欢,在佛典上总称为“尘境”,都是有形无物的。人不能纠结于名利之中,这些最后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0517 新加坡完整原文
这个世界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今天生气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没有了;过去生气的事情,现在早就想不起来了。想一想,当年很大的气,现在再想起来,永远不会像当年那么折磨自己让自己生气。人间一切要想通,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变幻无常。在无常的世界中,要找出真我,放开胸怀,想想就要想明白,才能在烦恼的世界中找到快乐的自我本性。
171112 墨尔本完整原文
眼睛看得见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要太相信自己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些事情,我们以为是没有的,实际上人一生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是有的,就像看不见的空气,我们依赖它生存,我们看不见的细菌会侵蚀我们身体。灯光有电,但电是看不见的,科学上讲是暗物质。明物质就像这些花,我们能看见;暗物质我们看不清楚。一个人的缘分也是看不见的,有人经常问师父:“我有缘分吗?”“有缘分。但是是善缘还是恶缘就不一样了。”要想通想明白,有时候眼睛看得见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要太相信自己。
161106 奥克兰完整原文
我们做梦一样的生活很快就会过去
心灵的压力已经促成我们不能生存、不能适合人与人的架构的扭曲。现在的人跟人一接触就怀疑“你会不会伤害我”,这就是恐惧。人跟人一接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怎样多赚你一点便宜,我骗你,还要让你相信我”。学佛人要改变现状,学佛人要知道这个世间无常,人间的一切拥有都是暂时的,就如《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的就是我们做梦一样的生活很快就会过去。想一想,我们年轻时候在中学小学的那些恩恩怨怨,现在还想得起来吗?就犹如梦幻泡影,就像夏天的露水,像电一样,很快过去,一切都会过去。年轻时候的多少大事现在回想起来,不就是梦幻泡影吗?想通想明白是人最重要的问题,很多老年人现在想通了,他们放下了,这是我们欠孩子的,很多是我们前世所为,自己不伤自己,就是自我解脱。
160911 休斯顿完整原文
人生苦短
很多白发苍苍的老妈妈现在回想起年轻的时候,结婚之后那段时间,简直像做梦一样,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所以《金刚经》教我们,菩萨教我们“应作如是观”——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不实在的东西就会变,就会结束,永远的东西那是佛法。你看几千年了,我们还是这么拜佛,可想而知他的存在力——用现代的话来讲——他存在的力量是特别强的。而流行歌曲再怎么样,过一段时间,人家就忘记了;再有名的人,你能够得到什么呢?最后也是没有。师父过去经常讲一个笑话,现在年轻人都不懂历史,西安事变的主角是谁?张学良。现在问小朋友“西安事变的主角是谁?”他写“张学友”。为什么?他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努力。
160902 温哥华完整原文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在造作
想一想,菩萨给了我们什么?菩萨给了我们自己拥有、本来就应该得到的智慧,菩萨让我们懂得明白人活在世界上一切如梦幻泡影,一切应如是观。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在造作。所以我们在人间所做的一切,今天有,明天没有;昨天我们还在痛苦,今天我们已经不痛苦了。我们今天不痛苦,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几个月之后会不痛苦。所以,真正学佛懂得这一切,人间都是假的、是空的,就像一个气泡一样。什么名啊利啊,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们过去有过名、我们有过利,我们现在把过去的名利再拿出来看一看,在哪里呢?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做少先队大队长,现在你还有这个大队长么?所以一切都不要去把它记在心里。一切即属虚妄,都是空的,要看破,要看穿。要懂得我们到人间来,就是来还债;我们到人间来,很难去除烦恼。所以,我们怎么样在这个人间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和理解的就是我们应该继续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用我们本性当中的慈悲和善良来让自己命运无漏,实际上就叫“宿命无漏”。就是说,我们自己怎么样把人间的每一件事情都做的比较圆满。 大家都知道,在宿命通当中,讲的就是,你能预知过去和未来。那么我们想一想,明明知道自己思想永远不会集中,那说明我们的心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我们怎么样能预知过去和未来呢。所以当我们能预知过去和未来的时候,那实际上我们真的修成了。
【BH佛法】141120完整原文
活着就是活在一种感觉当中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着就是活在一种感觉当中,佛是这么说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活得累,是因为控制你心情的杂念太多了。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不同的环境,都会影响你的心情。你无法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你可以改变自己去随缘众生,以减少你心中的贪瞋痴三毒。看淡了,天,无非就是阴晴;人,不过就是聚散;地,无非就是高低。沧海桑田,我心如如不动,自然安详,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这就叫禅定。
181228 吉隆坡完整原文
这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跟师父在一起开心吗?人活着就是要开心的,不开心你跑到人间来干吗?你跑来天天受苦的?谁想跑到人间“我到人间来受苦的”。跑到人间就是个过程,过程就是感觉,感觉有了就是好,感觉没了就没了,感觉痛苦也会过去,感觉幸福也会过去,这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所以《金刚经》讲: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20.01.11【悉尼】完整原文
这些都是感觉
能念什么经让自己不去想,那是最重要的。那么念什么经能够让自己意念定住呢?师父就跟你们讲,心中常住观世音,心中常念观世音。念头上要想到观世音菩萨,要懂得潜意识是一种感觉,潜意识是一种感受到人生无奈、人生悲伤、人生的幸福,之所以存在着这些感觉,它都是幻化的。就犹如《金刚经》讲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都是感觉。就像我们今天到饭店里吃顿饭,感觉这个饭店烧的味道非常好,有的人说“今天旅游到什么地方去,我感觉到很舒服、很开心”,那是一种感觉。感觉在瞬间就可以存在,在瞬间就可以磨灭。所以真正有智慧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潜意识,不要让这种感觉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因为任何感觉都可以给你造成心灵的伤害。一种好的感觉可能会让你心里暂时得到安慰,但是不好的感觉可以在你的心中留存一辈子。我们很多年轻人,爸爸妈妈在家里打架、扔东西的时候,我们小孩子的时候很害怕,那种感觉你可能会记一辈子的。如果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把你带出去吃个好东西,你很快就会忘记。在心理学上来讲,那是一种感觉,那种feeling。感觉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感觉是不实在的东西,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心中不断地有感觉,又会不断地去磨灭它。我们拥有不断生出的问题,自己内心又在不断地回答它。我们不断地在产生那种好的和不好的感觉,又是在自己的否定和肯定中消失,所以一个人不要去相信人间幻化的东西,一切都会变化。
白话视频20完整原文
所有的一切法如幻本质
涅槃和断灭的区别:实际上是人的两种想法。一种人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结束了,“断灭论”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人死了就没了,他就觉得这个世界人去屋空,人走就没了(断灭和往生是一样的意思吗?)不是,断灭是一种论调,过去有些学佛人说断灭——没了,空了,结束了。实际上它里边还是跟顽空有关系的。我们说空性,为什么叫空性?空性实际上没有方位,没有永久的,菩萨就是用空性来告诉我们,要知道所有的一切法如幻本质。《金刚经》也说行住坐卧都要懂得空,它是一种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说有吗?有啊,像电和露一样的。但是你要是不好好地“作如是观”,你就觉得它是真实的,实际上一切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它只是一个概念。
Wenda20180429B 28:34完整原文
【点下图】
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诚邀您的参加《初学共修》<<<点击上方文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