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53

【白话笔记】配美图 7-36- 佛言佛语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2 08: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xinling 于 2020-7-22 19:01 编辑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7-36.学佛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先每句配图,后摘录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本篇原文


《白话佛法 第七册》视频合集



学佛要单修精进一法

7-36


我就是拼命精进学,因为任何一个法门,只要你精进了,你钻进去了,那叫一通百通、举一反三,你可以在一法当中知万法。

7-36


每一个法,当你修心修得对,你只要修得正,你已是以一法应万法。

7-36


你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好事情全部学会,好事是做不完的,但因为你有这个善心,你什么样的善事都会做。

7-36


只有跟菩萨相应了,你才会心中有法啊。因为菩萨的心已经进入你的心了,你才会有法,才会相应。

7-36


学佛人,连法到最后都要舍。因为你已经修成了,法门是一条路,当你在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是不能舍弃这条路的,当你已经走完了这条路,你不能再把这条路放在心中,你要把它舍掉,连最后的法门都没有了,那你才是修成了。

7-36


因为学佛没有退路,你只有勇往直前了,要到达彼岸,你才可以舍去,连这个法门都不要,你可以成菩萨,你就成佛了。

7-36


我们修到了某一个地方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了,我们成佛了,我们成菩萨了,我们才可以舍去这个法。

7-36


修行过程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心经常飘忽不定啊。

7-36


为什么有些人刚开始修心学佛,有时候感动得不得了,痛哭流涕,有时候又把佛给忘记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的心飘忽不定。

7-36


学佛人一边学佛学法,一边还要修一个定法。

7-36


定法就是怎么样把心先定下来,你才能做好事情。

7-36


心定得下来的人,才能有法啊,所以叫定法。

7-36


法不能马上舍去,人到中年就一法,那你就不会有二心所行了,你学佛学得一心一意,你就不会有二心。

7-36


佛陀曾经讲过,最初的也就是最终的,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

7-36


师父跟你们讲过多少次,学佛要正啊,不是来玩的。

7-36

 

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当你用最平常的心去拜佛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用的最深的心。

7-36


你以为拜拜佛,人家看不出来?你天天拜、月月拜、年年拜,你拜到最后,一求就灵,难道不就是最高的、最深的东西吗?

7-36


不要残害自己了,自闭症就是自己把自己闭塞了,精神病也是自己残害自己所为。

7-36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说,做一点功德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功德、不做恶事啊。

7-36


佛陀最初传法,就是讲到“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就是讲的人生的苦啊,人道最苦,灭了,结束了,对不对啊?但是这个道你就修成了。

7-36


苦集灭道,一直从人生的最初,讲到人生的结束,所以,这就是真谛法,苦、集、灭、道。

7-36


你不想去做,你就是已经错了,但我还是不想去,那就是知过不改。

7-36


帮助别人做善事,心中却不爽,有些人帮助别人做了点事情,就一脸的不开心,有些人帮助别人了,心中总是有芥蒂,这是功德有漏。

7-36


常常说妄语的人,他会越说越爽快的。经常吹牛的人,牛越吹越大,他已经以说谎为快乐了。

7-36


不妄语,也是五戒当中的一戒。经常妄语会不知不觉地落入说妄语的习性之中。

7-36


要记住,很多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是由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形成的,有些人吹牛为什么吹得这么快?因为他已经吹惯了,为什么有些人吃饭吃得这么快?因为他习惯了吃饭这么快,对不对啊?道理是不是这么样啊,不知不觉就是害人啊。

7-36


学佛人不能明知自己犯错,却喜欢牵扯别人。

7-36


牵扯别人,硬说是别人害了他,将自己的过失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是一个学佛人吗?

7-36


人要知错就改,要懂得不要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

7-36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就是说,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你不改,你知道你自己应该去做善事,你不为,你不去做,你自己就有罪了,你还会引来很多的麻烦,这就是了解佛法还不够深、不够彻底。

7-36


当一个人开口就说:“是他呢,不是我,是怎么样,是怎么样……”讲了半天,最后说人家不好,实际上一定是他自己也不好。

7-36



学佛要单修精进一法。

7-36

 

 

我就是拼命精进学,因为任何一个法门,只要你精进了,你钻进去了,那叫一通百通、举一反三,你可以在一法当中知万法。

7-36

 

 

每一个法,当你修心修得对,你只要修得正,你已是以一法应万法。

7-36

 

 

你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好事情全部学会,好事是做不完的,但因为你有这个善心,你什么样的善事都会做。

7-36

 

 

只有跟菩萨相应了,你才会心中有法啊。因为菩萨的心已经进入你的心了,你才会有法,才会相应。

7-36

 

 

学佛人,连法到最后都要舍。因为你已经修成了,法门是一条路,当你在走这条路的时候,你是不能舍弃这条路的,当你已经走完了这条路,你不能再把这条路放在心中,你要把它舍掉,连最后的法门都没有了,那你才是修成了。

7-36

 

 

因为学佛没有退路,你只有勇往直前了,要到达彼岸,你才可以舍去,连这个法门都不要,你可以成菩萨,你就成佛了。

7-36

 

 

我们修到了某一个地方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了,我们成佛了,我们成菩萨了,我们才可以舍去这个法。

7-36

 

 

修行过程是非常困难和痛苦的,心经常飘忽不定啊。

7-36

 

 

为什么有些人刚开始修心学佛,有时候感动得不得了,痛哭流涕,有时候又把佛给忘记了?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的心飘忽不定。

7-36

 

 

学佛人一边学佛学法,一边还要修一个定法。

7-36

 

 

定法就是怎么样把心先定下来,你才能做好事情。

7-36

 

 

心定得下来的人,才能有法啊,所以叫定法。

7-36

 

 

法不能马上舍去,人到中年就一法,那你就不会有二心所行了,你学佛学得一心一意,你就不会有二心。

7-36

 

 

佛陀曾经讲过,最初的也就是最终的,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

7-36

 

 

师父跟你们讲过多少次,学佛要正啊,不是来玩的。

7-36

 

 

最平常的也就是最深的,当你用最平常的心去拜佛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用的最深的心。

7-36

 

 

你以为拜拜佛,人家看不出来?你天天拜、月月拜、年年拜,你拜到最后,一求就灵,难道不就是最高的、最深的东西吗?

7-36

 

 

不要残害自己了,自闭症就是自己把自己闭塞了,精神病也是自己残害自己所为。

7-36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说,做一点功德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功德、不做恶事啊。

7-36

 

 

佛陀最初传法,就是讲到“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就是讲的人生的苦啊,人道最苦,灭了,结束了,对不对啊?但是这个道你就修成了。

7-36

 

 

苦集灭道,一直从人生的最初,讲到人生的结束,所以,这就是真谛法,苦、集、灭、道。

7-36

 

 

你不想去做,你就是已经错了,但我还是不想去,那就是知过不改。

7-36

 

 

帮助别人做善事,心中却不爽,有些人帮助别人做了点事情,就一脸的不开心,有些人帮助别人了,心中总是有芥蒂,这是功德有漏。

7-36

 

 

常常说妄语的人,他会越说越爽快的。经常吹牛的人,牛越吹越大,他已经以说谎为快乐了。

7-36

 

 

不妄语,也是五戒当中的一戒。经常妄语会不知不觉地落入说妄语的习性之中。

7-36

 

 

要记住,很多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是由你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形成的,有些人吹牛为什么吹得这么快?因为他已经吹惯了,为什么有些人吃饭吃得这么快?因为他习惯了吃饭这么快,对不对啊?道理是不是这么样啊,不知不觉就是害人啊。

7-36

 

 

学佛人不能明知自己犯错,却喜欢牵扯别人。

7-36

 

 

牵扯别人,硬说是别人害了他,将自己的过失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是一个学佛人吗?

7-36

 

 

人要知错就改,要懂得不要把过失推到别人身上。

7-36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就是说,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你不改,你知道你自己应该去做善事,你不为,你不去做,你自己就有罪了,你还会引来很多的麻烦,这就是了解佛法还不够深、不够彻底。

7-36

 

 

当一个人开口就说:“是他呢,不是我,是怎么样,是怎么样……”讲了半天,最后说人家不好,实际上一定是他自己也不好。

7-36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2 12:30 , Processed in 0.0813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