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90

【白话笔记】配美图 10-26- 佛言佛语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xinling 于 2021-2-2 12:25 编辑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10-26.理解就是智业

先每句配图,后摘录合集


怕错过官网最新发布?【愿意遵守群规者】可申请入最新发布【提取】群

申请【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初学如需帮助,扫码下图进群学习和咨询


本篇原文


《白话佛法 第十册》视频合集



菩萨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菩萨让我们要懂得知道众生在想什么,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声,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学佛,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很难应如是说法,当你不知道众生的需求,你就不能相应地让别人知道佛法的精髓。

10-26


能够度人成功的人他至少是知一切众生心念,这个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学佛人必须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造就你的善业。

10-26


大家想一想,当别人能够知道你生出的心和念头,那么你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恭敬感,当菩萨能够知道众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你们众生就一定知道菩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就是如是说法。

10-26


经文里有“如是说法”,就是说,依照众生的心想什么,我们就来说什么法,这就叫智慧

10-26


用智慧来做菩提事业,用众生的这种善念和菩萨给你的智慧,你来行菩萨道,做菩萨的事业,这样的话,这个智业就是启发最大佛智的一种善业。

10-26


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叫没有智业;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就产生了智业。

10-26


智业实际上是因为你懂得别人的心,当你懂得别人的心,你就懂得菩萨是怎么来懂得众生的心的,所以,学佛当中,度人也好,去帮助别人也好,能应机说法就是相应法。

10-26


有一个词“随机应变”就是现代说法,实际上你只要能够应机说法,你的智慧就越高。

10-26


为什么每一位菩萨来人间度人都是相应法?就是你是什么身,他就会用什么方法让你得度。

10-26


妙法的前提就是如果你要做菩萨,你就要了解众生,所以一个能够学佛成功的人,一个能够成为菩萨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了解别人。

10-26


智业就是用自然神通的成就造福众生,这种是大神通

10-26


其实每个人都有神通,你能够知道别人说什么,你就是拥有神通,你能知道别人想什么,你就是有神通。

10-26


孩子小的时候一叫“妈妈”,你就知道孩子想干什么,“爸爸,我想……”“你不要讲,孩子,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就知道他想做什么,所以,用这种感应来造福众生,实际上就是用你的意念和心行指导天地人三界,心行就是心理行为,当你理解别人的时候,你用不着动作,也用不着说话,你用这种境界去度化众生,你就可以教导天地人三界,所以,菩萨的智慧可以让人在人间拥有天上的境界,在人间拥有人间的境界,在地府拥有救人的境界。

10-26


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众生,都需要我们学习菩萨精神用高境界去度化。

10-26


有形众生就是我们这些人,今天师父能够看到你们的身体,看到你们的头发,看到你们的样子,包括那些动物我们都能够看得见;无形众生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眼睛看不见,他们存在吗?存在,那就是鬼、灵性。

10-26


一个人要度人,要度有形无形的众生,必须要有高境界,如果你没有高境界,你度化不了众生。

10-26


高境界能使自己心空、意空、念空,如果你把一切看穿了,你的心里就空了,你的意念当中就会空,你的念头也会空。

10-26


就是从外界接收到的一些信息,形成了你自己的一种意;是由你自身内心组合成的一种观点,成为一个念头。

10-26


念头就是你自己的内心组合成的,而意呢,是你接触的外界环境让你产生这个意,所以意和念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由外而生,一个是由内而生。

10-26


真正的度人,菩萨能知道你的内心,能知道你的外心,那么内心和外心合在一起,那你就是得到众生的心。

10-26


你要理解别人,首先内心要能够接收到对方身口意发出的信息,也就是说,你要去度人家的时候,你要知道他过去的行为,他现在所说的话,和他一直在想什么。另外呢,你必须要知道,我虽然度了他,他相信了,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他这种人会不会变呢?那是从外界来产生自己怎么样去度化他的一个因素。

10-26


你知道众生的心之后,依此心,依照这种心转成念头来说法,根据别人心里想什么,你才转成念头来说什么法,这样你就会有智慧的道业,你说出来的话去劝解别人就是行菩萨道,大家明白吗?比方说,这个人不想活了,你要怎么去度他?这个人只想求点人天福报,你又应该怎么去劝他?那是不一样的,因为二者的境界不一样。

10-26


修心“念不起”,就没有“障碍生”。我们今天坐在下面修心的人,如果没有不好的念头,那么我们就没有障碍。

10-26


障碍是怎么来的呢?障碍由心起。你因为今天修心之后,你没有念头,我什么都不想,我今天坐在观音堂就是念经,那么你就没有障碍。

10-26


因为一天都在念经,今天是很干净的,因为你们把其他的杂念都抛开了,所以才能分辨出干净与不干净,虽然是坐着不动,但你的心和思维一直在动,就像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看上去每个人都没有动,但是你们每个人的思维在动,每个人的心在动,所以这个如如不动是有境界的

10-26


因为你的思维在动,你就会看见一切人间的是非善恶,所以人只要心一动,是非就出来了。

10-26


菩萨让我们学佛的人心不要乱动心中没有对错,就是没有“是非”,例如,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个事情是我对,接下来就是别人不对,那么别人不对,“非”就出来了。

10-26


你觉得是对的,就是你心中有“是”,看别人不对,就是“非”出来了,这就叫“是非”。

10-26


如果你心中老看别人不对,那你已经有“非”了,有“非”了,你就会觉得哪些是对的,“是非”就是这么出来的。

10-26


学佛学到后来,一切都是人间境界根本不应该有是非,都是缘分啊

10-26


你说夫妻吵架谁对谁错啊?有什么是非?讲得清楚吗?同样一件事情,父母亲都是为了孩子好,到最后父母亲打起来了,你说父亲对还是母亲对?没有谁对谁错,全是缘分。

10-26



菩萨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菩萨让我们要懂得知道众生在想什么,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声,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学佛,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很难应如是说法,当你不知道众生的需求,你就不能相应地让别人知道佛法的精髓。

10-26

 

 

能够度人成功的人他至少是知一切众生心念,这个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学佛人必须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造就你的善业。

10-26

 

 

大家想一想,当别人能够知道你生出的心和念头,那么你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恭敬感,当菩萨能够知道众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你们众生就一定知道菩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就是如是说法。

10-26

 

 

经文里有“如是说法”,就是说,依照众生的心想什么,我们就来说什么法,这就叫智慧。

10-26

 

 

用智慧来做菩提事业,用众生的这种善念和菩萨给你的智慧,你来行菩萨道,做菩萨的事业,这样的话,这个智业就是启发最大佛智的一种善业。

10-26

 

 

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叫没有智业;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就产生了智业。

10-26

 

 

智业实际上是因为你懂得别人的心,当你懂得别人的心,你就懂得菩萨是怎么来懂得众生的心的,所以,学佛当中,度人也好,去帮助别人也好,能应机说法就是相应法。

10-26

 

 

有一个词“随机应变”就是现代说法,实际上你只要能够应机说法,你的智慧就越高。

10-26

 

 

为什么每一位菩萨来人间度人都是相应法?就是你是什么身,他就会用什么方法让你得度。

10-26

 

 

妙法的前提就是如果你要做菩萨,你就要了解众生,所以一个能够学佛成功的人,一个能够成为菩萨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了解别人。

10-26

 

 

智业就是用自然神通的成就造福众生,这种是大神通。

10-26

 

 

其实每个人都有神通,你能够知道别人说什么,你就是拥有神通,你能知道别人想什么,你就是有神通。

10-26

 

 

孩子小的时候一叫“妈妈”,你就知道孩子想干什么,“爸爸,我想……”“你不要讲,孩子,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就知道他想做什么,所以,用这种感应来造福众生,实际上就是用你的意念和心行指导天地人三界,心行就是心理行为,当你理解别人的时候,你用不着动作,也用不着说话,你用这种境界去度化众生,你就可以教导天地人三界,所以,菩萨的智慧可以让人在人间拥有天上的境界,在人间拥有人间的境界,在地府拥有救人的境界。

10-26

 

 

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众生,都需要我们学习菩萨精神用高境界去度化。

10-26

 

 

有形众生就是我们这些人,今天师父能够看到你们的身体,看到你们的头发,看到你们的样子,包括那些动物我们都能够看得见;无形众生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眼睛看不见,他们存在吗?存在,那就是鬼、灵性。

10-26

 

 

一个人要度人,要度有形无形的众生,必须要有高境界,如果你没有高境界,你度化不了众生。

10-26

 

 

高境界能使自己心空、意空、念空,如果你把一切看穿了,你的心里就空了,你的意念当中就会空,你的念头也会空。

10-26

 

 

意就是从外界接收到的一些信息,形成了你自己的一种意;念是由你自身内心组合成的一种观点,成为一个念头。

10-26

 

 

念头就是你自己的内心组合成的,而意呢,是你接触的外界环境让你产生这个意,所以意和念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由外而生,一个是由内而生。

10-26

 

 

真正的度人,菩萨能知道你的内心,能知道你的外心,那么内心和外心合在一起,那你就是得到众生的心。

10-26

 

 

你要理解别人,首先内心要能够接收到对方身口意发出的信息,也就是说,你要去度人家的时候,你要知道他过去的行为,他现在所说的话,和他一直在想什么。另外呢,你必须要知道,我虽然度了他,他相信了,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他这种人会不会变呢?那是从外界来产生自己怎么样去度化他的一个因素。

10-26

 

 

你知道众生的心之后,依此心,依照这种心转成念头来说法,根据别人心里想什么,你才转成念头来说什么法,这样你就会有智慧的道业,你说出来的话去劝解别人就是行菩萨道,大家明白吗?比方说,这个人不想活了,你要怎么去度他?这个人只想求点人天福报,你又应该怎么去劝他?那是不一样的,因为二者的境界不一样。

10-26

 

 

修心“念不起”,就没有“障碍生”。我们今天坐在下面修心的人,如果没有不好的念头,那么我们就没有障碍。

10-26

 

 

障碍是怎么来的呢?障碍由心起。你因为今天修心之后,你没有念头,我什么都不想,我今天坐在观音堂就是念经,那么你就没有障碍。

10-26

 

 

因为一天都在念经,今天是很干净的,因为你们把其他的杂念都抛开了,所以才能分辨出干净与不干净,虽然是坐着不动,但你的心和思维一直在动,就像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看上去每个人都没有动,但是你们每个人的思维在动,每个人的心在动,所以这个如如不动是有境界的。

10-26

 

 

因为你的思维在动,你就会看见一切人间的是非善恶,所以人只要心一动,是非就出来了。

10-26

 

 

菩萨让我们学佛的人心不要乱动,心中没有对错,就是没有“是非”,例如,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我认为是这样的,这个事情是我对,接下来就是别人不对,那么别人不对,“非”就出来了。

10-26

 

 

你觉得是对的,就是你心中有“是”,看别人不对,就是“非”出来了,这就叫“是非”。

10-26

 

 

如果你心中老看别人不对,那你已经有“非”了,有“非”了,你就会觉得哪些是对的,“是非”就是这么出来的。

10-26

 

 

学佛学到后来,一切都是人间境界,根本不应该有是非,都是缘分啊。

10-26

 

 

你说夫妻吵架谁对谁错啊?有什么是非?讲得清楚吗?同样一件事情,父母亲都是为了孩子好,到最后父母亲打起来了,你说父亲对还是母亲对?没有谁对谁错,全是缘分。

10-26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1 22:18 , Processed in 0.0762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